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宁德频道首页 > 宁德 > 正文

宁德赤溪村30年巨变:福建扶贫开发转型升级生动缩影

nd.fjsen.com  2015-10-16 11:50:13 修仰峰 谢曦 来源:人民网  我来说两句

观念的转型升级:

扶贫先扶志,滴水穿石摆脱贫困

30年前,赤溪村村民住的茅草房,生活异常贫困。资料图。谢曦翻拍。

上世纪80年代的赤溪村,交通闭塞,村民生活异常艰难。2015年初,记者来到赤溪村采访李志贤时,他聊起当年的生活叫苦不迭,“苦菜配盐水当菜,白米饭都吃不上,吃的是地瓜饭。”

李志贤回忆说,那时候大家住的是破烂不堪的茅草房,他自己曾经住在赤溪村半岭自然村,村里共6户人家,房子还是“悬挂”在半山腰上,地势贫瘠,根本就种不了水稻和蔬菜作物,“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与生活贫困相对应的是观念的落后。福鼎市有关负责人说,“由于长期以来交通闭塞,信息不通,有一段时间赤溪村村民视野狭窄,一些人‘穷自在’‘等靠要’思想严重”。

众多权威媒体都报道过赤溪村当年的一件“尴尬事”:一家旅游公司原本计划在赤溪村搞旅游开发,但群众漫天要价,最后该项目落户其他村。镇村干部痛定思痛,沉到田间地头做村民思想工作,深入村民家中讲解扶贫和发展形势,并组织村民代表到外地参观学习。

及时到位的教育与帮扶之下,“要钱要物不如要项目要发展”逐渐成为村民的共识。

李志贤可谓赤溪村敢吃“螃蟹”的人。他在村里最早开始跑运输,从1993年开着村里第一辆三轮车一天收入50元,到2002年开面包车一天收入200元,再到2006年承包旅游中巴一年收入4万元。

李志贤的腰包越来越鼓,干劲也越来越足。赤溪村观念的转型升级以及由此激发的生产力,在他身上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2015年8月中旬,曾在闽东工作过的福建省级老同志以及宁德市有关厅级老同志组成省市老同志联合调研组,深入福鼎等6个县市,察看赤溪村等8个脱贫致富典型村和2个农业产业化项目点后形成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认为,历经30年的扶贫攻坚,闽东贫困人口已从原来的77.5万人下降到现在的低收入人口14.5万人,群众思想观念和城乡面貌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良好的扶贫传统;这个传统体现在闽东干部上下一心,始终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扶贫开发重要思想,大力弘扬“滴水穿石”的开拓精神、“弱鸟先飞”的进取意识和“四下基层”的工作作风,以及“不耻落后,意气奋发,放胆开拓,争先创优”的闽东风格。

该调研报告还透露了一组数据:2014年福建省考核市级经济的14项指标,宁德市有10项指标增幅居全省前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千亿元;财政总收入超百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向1万元迈进。

宁德市委书记廖小军表示,习近平同志于1988年至1990年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对摆脱贫困、脱贫致富奔小康工作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实践与探索以及留下的宝贵经验总结,犹如一根精神主线牵引着闽东干部群众坚定不移摆脱贫困、建设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1  2  3  4  


  • 责任编辑:谢惠丽     关键字:赤溪村 巨变 扶贫开发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东南网新闻援助频道
宁德新闻官方微信点击或扫描关注